【子弟书资料】
清代曲种。因首创于以满族为主体的八旗子弟故名。曾流行于华北、东北等地区。子弟书渊源于清代军中流行的巫歌、俗曲。清代初年,大批旗籍子弟远戍边关,常利用当时流行的俗曲和满族萨满教的巫歌“单鼓词”的曲调,配以八角鼓击节,编词演唱,借以抒发怀乡思归的心情,或反映军中时事以为娱乐。这类演唱,通称为“八旗子弟乐”,后来传入北京。约在乾隆初年,北京的一些旗籍子弟以此种曲调为基础,参照民间鼓词的形式,创造出一种以七言为体、没有说白、以叙述故事为主的书段,演唱时历以八角鼓击节,正式称为子弟书。早期的子弟书,重书词创作,轻演嘱,曲调也比较简单。作者以满族子弟为主,兼有汉军旗籍人士参加。当时由这些人组织的书社(或称诗社),往往演唱作者自己的新作,通过互相探讨,提高创作技巧,联络情谊。嘉庆年间传入民间,开始产生了职业艺人,多半是盲艺人。子弟书的曲调,早期以北京东、西两城地域为区别,分东城调、西城调两种,又称东韵、西韵。因二者从风格到唱腔均有不同,故形成两大流派。东韵曲调粗犷沉穆,善唱慷慨激昂的历史故事;西韵曲调低缓萦纡,善唱委婉绮丽的爱情故事。清代末年,约在1850年前后,北京又出现了南城调、北城调两个支派,以曲调流畅、节拍较快受到民间的喜爱。嘉庆三年(1798),东韵随北京闲散清室人员被遣送盛京(今沈阳市)而传入东北。同时,西韵也传入天津,与天津的民间曲调、语言相结合,称为“卫(天津卫)子弟书”,后又称“西城板”。子弟书至1900年左右已见衰歇。但是作品多被北方的务种大鼓书、牌子曲采为脚本演唱。曲调也保留着一定影响,如现在的东北大鼓,相传即是子弟书与东北流行的弦子书曲调结合形成的。在单弦中,吸收了西韵艺人石玉昆的部分唱腔,称为“石韵书”。另外,南城调、北城调也是单弦经常使用的曲牌。子弟书的作品甚多。在清代主要靠北京百本张书铺以抄本流传;在沈阳曾有程记书坊和会文山房(后改名文盛堂)刻本。据傅惜华《于弟书总目》著录公、私收藏的有446种。有影响的作者,早期为罗松窗,传世的代表作品有《红拂私奔》、《杜丽娘寻梦》、《庄氏降香》等数种。其后有奕赓(署名鹤侣氏),传世作品为《借靴》、《老侍卫叹》等多种。晚期作者以韩小窗最为著名,有影响的作品有《长坂坡》、《周西坡》、《草诏敲牙》、《得钞傲妻》、《露泪缘》等35种之多。满汉文合壁的子弟书刊本,今知有《寻夫曲》等篇存世。《寻夫曲》全书文字每行满文与每行汉文相间。日本波多野太郎敦授曾撰有《<寻夫曲>校正》一书。
【子弟书作家】罗松窗的个人资料:
罗松窗,清代子弟书作家。生平不详。他是子弟书的开创者之一,也是西调子弟书的代表作家。根据子弟书作品《庄氏降香》首刻于清乾隆二十一年(l756),西调子弟书主要是传唱于北京地区,大部分作品刊刻于北京的文萃堂等情况,可以推定他于乾隆年间在北京从事创作活动。罗松窗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当时流行的小说和戏曲,以描写爱情故事见长。由于他的文笔细腻清丽,配合西调子弟书婉转动听的声腔,因此在民间广为流传。他的部分作品至今还保留在东北大鼓等曲种中。罗松窗作品的开头或结尾处,往往说他的写作目的是“闲遣兴”、“闲时偶拈”的消闲之作,实则他是“铁笔欲留侠烈传”,歌颂了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忠贞不渝的爱情,并通过对美和丑的颂扬与抨击,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。因此,罗松窗的子弟书作品是重要的说唱文学遗产,具有欣赏和借鉴的价值。现存子弟书中可确定为罗松窗作品的有《红拂私奔》、《杜丽娘寻梦》、《庄氏降香》、《翠屏山》等4种,另据国内外学者考证认定为罗松窗创作的子弟书还有《鹊侨密誓》、《藏舟》、《罗成托梦》、《离魂》、《出塞》、《大瘦腰肢》等6种。这些作品有的长达24回,有的只有1回。郑振铎主编的《世界文库》第5卷中收有《大瘦腰肢》、《鹊桥密誓》、《出塞》、《上任》、《藏舟》、《百花亭》等6种。(任光伟)
【子弟书作家】韩小窗的个人资料:
韩小窗 (约1828~1890)清子弟书作家。本名不传,以署名行。辽宁省开原县人。幼丧父母,寄居沈阳姑母家中,常为姑母朗读演义小说,因而接触了民间文学。清咸丰、同冶年间曾几次赴京应试,未第,结识了弟书作家鹤侣(本名爱新觉罗。奕赓)等人,相与从事子弟书和近体诗谜的创作活动。光绪初年以后定居沈阳。光绪三年(1877)与友人缪东麟、喜晓峰、春树斋、尚雅贞、曾显堂组织“芝兰诗社”。经常在会文山房等处集会,以诗酒相酬唱,创作了大量子弟书、近体诗谜和诗歌作品。光绪九年(1883)与曾显堂共同倡议扩大诗社,吸收一些曲艺、皮影艺人参加活动,使诗社与民间艺术相结合。约在光绪十四年(1888),诗社解散,不久他即离开沈阳。韩小窗的子弟书作品,相传有500余篇,今存《长坂坡》、《得钞傲妻》、《露泪缘》、《黛玉悲秋》、《红梅阁》等35种。另有影卷《谤可笑》、《金石语》2种及诗谜一首传世。韩小窗的作品除取材于当时流行的小说、戏曲之外,也有不少抨击现实的孤愤之作。词句雅丽,刻画细腻,感情充沛。他的子弟书作品有10余种至今仍在东北大鼓、京韵大鼓等曲种中传唱。
【注释】作者:任光伟,网友愚斋闲客提供